!
也想出现在这里? 联系我们
广告位
当前位置:首页>用户投稿>成年人的社交魅力:保持好三寸、三尺、三仞、三丈的距离!

成年人的社交魅力:保持好三寸、三尺、三仞、三丈的距离!

人与人相处,如同刺猬抱团取暖:靠得太近,会刺痛对方;离得太远,又无法御寒。交往,贵在把握一个“恰到好处”的分寸:保持好三寸、三尺、三仞、三丈的距离

说话留三寸:不伤人

增广贤文》有言:

“逢人且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。”

说话要留有余地,直言不讳虽是一种耿直,但言者无心,听者有意,如果不顾场合、失了分寸,容易得罪于人。有时,别人会因一句冷漠的话,而放弃自己坚持已久的事情;有时,别人会因一句打击的话,而深陷自我怀疑中难以自拔。聪明的人,逢人只说三寸话:

一寸在人,二寸在时,三寸在地。

一寸是见什么人物说什么话,人若不对,话不该说;

二寸是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,时机不对,话不能说;

三寸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,场合不对,话不当说。

与人交往,要谨言慎行,给自己留口德。所谓福从口入、祸从口出,人生的福祸因果就在言语之间。熟人之间留口德,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尴尬、维护了情分;生人之间留口德,会避免无谓的争辩,消除更多的误解。真正有智慧的人,都懂得逢人话三分、交浅勿言深。话出口前,多换位思考、将心比心,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。

遇事让三尺:添和气

菜根谭》有言:

“行不去处,须知退一步之法;行得去处,务加让三分之功。”

遇事让三尺,是一种心胸、一种风度,更是处世的智慧。生活中之所以有许多矛盾纷争,只因没能掌握“让”的艺术。看过这样一个故事:

清朝首辅张英收到桐城老家来信,说家中拟扩建院宅,只为多占三尺地皮,跟邻居起了争执。

张英看完家书,回诗一首:
千里家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
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

家人见诗,主动将院墙让出三尺;邻家见状,也依样让出三尺。

两家宅邸之间,让出了六尺宽的小巷。

至今,这条“六尺巷”仍是桐城一景,被世人传为佳话美谈。

终身让路,不失尺寸。让不是吃亏,相反,让是一种美德,更是一种修养。下棋时让两子,是高手之举;比赛时让一分,是大将风范。越有涵养的人,越懂得宽容谦让。与之交往,彼此都会感到舒服、信任倍增。

利益让三仞:得人心

人生中的成功也好、失败也好,所有一切,归根结底,要看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“利他之心”发挥出来。《中说·礼乐》有言:

“以利相交,利尽则散;以势相交,势去则倾;以权相交,权失则弃;以情相交,情逝人伤;唯以心相交,淡泊明志,友不失矣。”

长久关系的维持,要用真心换取,而不是因一时利益所得。俗话说:“让利者得利,近利者无利”。让利三仞,是让人在交往中更加看重情谊,看似一时之亏,实则会拥有人生长远之福。一个人只有重视情谊,形成良性循环的交际圈,人际关系才会长远而恒久。

待人远三丈:关系佳

很多时候,我们与人相处,不是不懂得亲近,而是不懂得疏远。无论关系远近,人和人的相处都要有一定的边界感,让距离产生美。没有边界感的人际关系,无论多亲密,最后的结局很可能会是伤害。有句话说的好:爱人之间,保持一张纸的距离;朋友之间,保持一杯水的距离;亲人之间,保持一碗汤的距离。不因太烫而伤了自己,也不因太冷而寒了人心。君子之交,互不苛求,不刻意迎合,不随意疏远,平淡如水,却让人如沐春风。《菜根谭》有言:

“使人有乍交之欢,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。”

知边界、懂分寸、能进退,让自己高兴、让别人舒服,这样与人相处,关系才能行稳致远。


来源:儒风大家、哲学人生网编辑:邓汝濛【声明:本号为“全民阅读推广”官方公益账号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。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】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用户投稿

后半生最好的养生方法:行走(人生最好的养生方法)

2022-12-5 13:30:40

用户投稿

王安石最经典的10首诗词,全是千古名作,绝对值得一读!(王安石诗词最佳代表作)

2022-12-5 13:31:27

声明 本站上的部份代码及教程来源于互联网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,若您喜欢本文可附上原文链接随意转载。无意侵害您的权益,请发送邮件至 [email protected] 或点击右侧 私信:林沐阳 反馈,我们将尽快处理。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